1月16日至1月17日,四实书院赴宁德“返家乡”实践团前往闽东畲族博物馆、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亭坪民俗村等地进行调研,旨在进一步学习畲族文化,体验畲族习俗,品味畲族美食,感受畲族乡村经济建设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良好风貌。
1月16日,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闽东畲族博物馆。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是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宁德历史文物和闽东畲族文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历史文物和畲族民俗文物为主,藏品类型有石器、陶瓷器、玉器、木雕等。在闽东畲族博物馆中,实践团成员通过浏览主题展览及文献材料等途径充分了解畲族文化。
头上梳发髻、戴银冠,穿花边衣。实践团成员被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传统服饰所吸引,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令实践团成员惊叹不已,不禁让人想起了周杰在《景宁县志》对畲族服装的描述,“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皆五色椒珠”。据了解,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凸显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随后,实践团成员围绕“如何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1月17日,实践团成员来到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亭坪民俗村,走进畲族村落,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拉进彼此的距离。
在拜访中,实践团成员看见两位居民正在制作蕉城特产——芋头包(宁德肉丸)。"将已洗好芋头放在高压锅内煮熟,趁热将皮拨好,使用擀面棒将芋头搅均,放地粉放进,慢慢将芋头跟地瓜粉搅拌均匀.......”居民在制作美食的同时也不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制作宁德肉丸的做法。通过询问得知,宁德肉丸是宁德蕉城霍童镇一带地区的特色小吃,几乎宁德的每家每户都会做这种肉丸。肉丸的外皮是用地瓜粉和芋泥糅合而成,里面的肉馅是鲜猪肉、葱花、酱油、豆腐干等混合而成肉丸,经慢慢加热变得柔嫩有弹性,当热乎乎的肉丸新鲜出锅,香味四溢,便让人欲罢不能。滚圆饱满,紫灰色的外皮,散发着芋头香味的肉丸,软酥黏滑,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经过愉快地畅谈之后,实践团成员结束了此次的实践之旅。大家感受到了畲族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民风,同时也促进了大家对畲族文化的了解。“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完美诠释了同学们的心声,大家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