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五千多年文明积淀中所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是我们自信自强、昂首阔步的底气,也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砥砺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1月18日,四实书院赴福州“返家乡”社会实践团前往福州市闽侯县闽越水镇,探寻非遗项目的文化魅力,发现醉美古风闽韵。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青红酒坊,寻找“有味道”的记忆。在青红酒坊主题展馆入口处,其造景栩栩如生,还原了“水从天上来,青红娘子来献酒”的美丽传说,丰富的“酒文化”体验和饮酒的仪式感,演绎了福州人与青红酒之间的故事。秉承古法,用料自然,闽侯青红是由原产地流传下来的古法酿造青红,复杂考究的酿造工艺造就了浓郁醇香兼而营养丰富的酒品。实践团成员们在展览区品尝了芬芳馥郁的青红酒,对青红酒制作技艺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福船工坊、闽浙总督部院,认真阅读文字介绍,聆听文字讲解,了解福船建造的非遗技艺,感受闽浙总督左宗棠开创福建船政历史。走出工坊,榕月湖上停靠的超大福舟映入眼帘,暮零距离感受降帆仪式,带着斗笠的少女、挥舞着剑的勇士,画面感十足。
福州的花灯作为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践团成员前往百灯馆了解以“福灯”文化为核心的福州传统送灯等习俗。随后,大家来到闽商会馆,参观闽剧文化陈列馆、闽商人文馆和震撼华丽的闽剧戏楼。伴随着悠扬舒缓的乐曲,地道的福州方音娓娓道来,独特的戏腔、欢快的鼓点,使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闽剧文化散发的魅力。福州油纸伞为“福州三宝之一”,历史距今已逾千年,在福州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舞者手执一把纸伞,在空灵的旋律中翩翩起舞时,让人不禁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文化的传播,不再以刻板、一成不变的姿态供奉起来,而是接轨当下,让人感到平易近人。通过“非遗+演绎”的方式,让实践团成员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油纸伞的细腻故事,回味无穷。随后,在纸伞园工作人员的介绍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其制作工序,从选竹、做架、上伞面、绘花、上油,复杂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每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体现出福州油纸伞特有的文化韵味。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传播、传承及保护非遗,赴福州“返家乡”社会实践团一直在路上。